10月14日,医疗板块掀涨停潮,医疗器械、医药板块合计超八十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
催化上,除市场因素外,估值外、近期带量采购政策降价温和、医疗器械贷款财政贴息、创新药新适应症纳入医保简易续约程序、医疗新基建等或都是相关催化因素。
而除传统医疗板块外,分析师近期还关注了叠加信创的医疗信息化细分。
例如中银国际提到,近期华为旗下鸿蒙通过与A股
行业叠加信创,增长空间大
医疗信息化通常指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
从产业链来看,医疗信息化上游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其成本占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总成本的比例较高;中游主要参与者是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由居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构成,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及各区域卫生中心。
2015-2021年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持续增长的医疗消费市场与扩大的服务驱动行业需要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申港证券指出,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空间大。202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2021-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19.2%,预计2024年总规模达547亿元。
另外,尽管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CHIMA数据,2016年底国内医疗行业每年实际的投入只占医院年收入的0.8%左右(目前也仅在1-2%之间),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基本在3-5%之间,可以看出仍然存在4-6倍的差距。
财政贴息有望加速医疗信息化相关采购
近期财政贴息的事情比较热,
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原则上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此次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对于医院而言,补贴之后,预计利息为年化0.7%。
此前,一般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资金由自身和地方财政共担(其中三甲医院一般按照自身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开发,而二级及以下医院大多数依赖地方财政),由于近几年疫情防控等因素,使得医疗机构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放缓,此次由医院向银行贷款,并由中央财政贴息的做法有望进一步激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热情,有望从医疗设备采购向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扩散。
同时,从医疗信息化两家领军企业(
巨头入场智慧病房
另外,智慧病房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细分,近段时间两大巨头都有新动作。
9月底,
另外,此前
研报表示,以上海同济医院的智慧病房建设为例,通过病房智慧后勤管理平台、医疗设备运行监控平台、综合护理管理平台等三大集成管理平台,结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集成、组织协同创新、态势感知以及迭代推广等创新点,实现智慧病房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