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2023年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除15个省管海域项目外,首次明确国管海域项目配置范围。
《方案》提出,先安排15个预选项目、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再从中遴选800万千瓦的项目作为开展前期工作的示范项目。
此外,文件指出,上网电价不作为本轮竞配因素,参与配置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执行广东省燃煤发电基准价,但放弃省海上风电补贴的最高加5分。
方案有哪些亮点?
价格方面,
十四五海风规划近60GW,海风建设将迎窗口期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东,近年来各省市均在有序推动海风装机规划,主要体现在推动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据统计,全国各省已发布的“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近60GW。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一季度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0.40GW,同比增长31.65%,其中海风装机0.51GW,同比增长42%,2023年1-4月海风招标量为2.86GW。
从全年的角度来看,
国盛证券也表示,一般海上风电场建设需要1-2年,建设完毕后海需调试时间。2025年并网节点在即,反向促使海风开始建设。2023年一季度海风发展受此前会议影响,整体进度略有后移,所以接下来海风建设规模有望大幅增长,海风将迎来窗口期,2023年海风景气度持续上行。
海外各国上调海上风电装机,国内企业有望迎订单拐点
海外方面,欧洲各国纷纷上调新能源规划目标,据
分析认为,海外各国对于中远海上风电政策支持力度大,目前欧洲多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已宣布漂浮式装机规划。同时随着海上风电风机大型化降本增效,海风经济性持续提升,平价时代加速到来。
另一方面,欧洲、美国、业太地区主要国家积极推出或调整海风政策,有望持续加快海风项目建设节奏,例如加快招标频率,开启规模化招标等。随着国外海风政策的加速落地,项目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速。
其预计2025-2026年将成为国外海风装机爆发式增长的关键之年,考虑到海外海风建设周期较长,预计2023年有望成为国内企业海外订单的拐点之年,2023-2025年有望迎来产品批量化交付。
涉及哪些产业链?
产业链方面,
1、海缆:准入门槛高,验证周期长,盈利能力强,是海上风电最优环节,预计到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2亿元,对应2023-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
2、塔筒+桩基:随着海风基地不断向深远海迈进,海上风电塔筒和基础需求呈递增趋势,2023年供需格局或出现明显收缩。
3、铸锻件:考虑到环保等因素对扩产的限制,叠加大兆瓦产品制造难度加大,在中远海和大型化趋势下,大兆瓦铸件供给或将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