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股市持续新高引发市场热议。
截至5月19日,日经225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8.1%,成功突破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高点,创下1990年7月以来新高。东证Topix指数也连续上涨,同样创下了1990年资产泡沫破裂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啥持续大涨?
综合多家券商研报及市场资料,原因可能包括:
1)“日特估”催化。
但更重要的是,政策推动企业经营能力的改善和价值的修复,其中敦促企业对投资者提高回报、鼓励企业公开回购成为改革重要抓手。尤其是在今年3月底,东京证券交易所为了改变大量个股股价跌破净值的情况,发布《关于实现关注资金成本和股价经营要求》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企业价值和资本效率从而提升股价后,日本股市开始掀起一波回购热潮。
据
对比日本TOPIX指数,美国标普500指数,欧洲STOXX600指数,中国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日本东证指数成分股中市净率小于1的比例约为40%,显著高于STOXX600指数的23%、沪深300指数的16%以及标普指数的12%。
第二,宏观经济基本面有起色。
第三,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外资机构大幅加仓
自2020年8月以来,巴菲特已经三次购买并扩大了对日本五大商社的股份持有量,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
2022年秋,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宣布将5家商社的持股比例分别提高至6%左右。
根据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丸红6.8%的股份,三菱、三井住友和住友商社的股份均为6.6%,伊藤忠的股份则为6.2%。
此举也带火了“日特估”,据悉,“股神”公开表态力挺日股后,
对应到国内,映射哪些方向?
其表示,回到A股,今年的“中特估”和“数字经济”两大主线,同样具备以上三大特征,以“中特估”为代表的低估值修复、特色资产重估,以及“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创行情,不仅仅在A股演绎,同样是全球的共识。
中特估方面,其表示,随着“中特估”从此前的贝塔性的修复进入到内部轮动、分化阶段,结合“中特估”的三个投资范式(1、低估值、高分红;2、政策持续催化;3、景气修复预期),除了能源链、“一带一路”和运营商等之外,当前可关注机械(造船)、交运(公路、铁路、港口)、大型银行等细分方向。
数字经济方面,其表示,结合轮动强度、拥挤度、偏离度三个指标的判断,TMT本轮调整最剧烈的时候已经过去,已经到了价格比时间重要、可以寻找细分方向左侧布局的阶段,当前可关注:服务器、光模块、半导体、
1)央国企经营效益的提升是“中特估”行情延续的根本。政策推动央国企考核体系向“一利五率”转变,盈利中枢有望抬升。
2)港股重点央国企与A股及海外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具有明显的低估值优势。
3)对比美债收益率、中债收益率,即使考虑分红扣税后,港股高股息在“类现金”资产中仍具有较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