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电力物联网&
消息面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三监管周期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另外,据中电联预测,今年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此背景下,
再次,民生证券指出,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发电、变电、调度、配网、安监、营销、基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业务智能化应用,将有效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
电力市场化改革迎又一里程碑事件
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
此前,沿袭过去的电力计划体制,电网公司在201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启动前,扮演着“统购统销”的角色,根据发改委制定的固定发电侧标杆电价和用户侧销售电价的差价实现盈利。
按照2015年电改“9号文”的要求,基于“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完成第一监管周期和第二监管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形成和完善了输配电价监管体系,然而输配电价仍未真正实现按成本加收益的方式核定。
其指出,本次文件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为后续进一步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解决高比例新能源的系统成本分担问题提供了必要前提,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电力运营商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南方地区电力供应趋紧,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预测,2023年或2024年,极有可能将创造全球新的最暖纪录。
高温预期背景下,据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
据中电联预计,进入夏季,华东、华中、南方等部分区域在用电高峰时段可能会存在电力缺口,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全国存在2000-3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而据南方电网透露,5月以来,广东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力供应已经趋紧。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加大电力跨省互济力度,自5月13日起,闽粤联网工程按当前通道最大能力,由福建向广东送电100万千瓦,持续时间19天,预计最大送电量可达4.56亿千瓦时。
证券时报文章梳理,消费旺季电力供应偏紧背景下,
5月11日,华北能源监管局针对今年华北预期电力存在的250万千瓦缺口,建议从5个方面加快推进华北区域
广东省也于4月底提出了推动建筑类负荷资源形成
此外,4月中旬,山西省能源局公示了第二批
据
AI+电力应用落地场景明晰
此外,对于市场热门的AI,民生证券也表示有望助力赋能电力行业。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发电、变电、调度、配网、安监、营销、基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业务智能化应用,将有效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1)利用AI的预测功能,进行源网荷储管理以及功率预测:AI可以将海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提升预测精准度,进而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削峰填谷”。同时,新能源发展带来对天气等因素预测的需求,DeepMind和谷歌新研究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模拟器GraphCast。
2)AI与RPA等技术融合,打造电力物联网端的应用:电力
3)AI与低代码平台结合:助力电力企业和电网提升开发效率,提高响应速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4)电力新基建中AI技术的应用:目前储能等建设是大势所趋,“BIM+AI”的应用潜力可期;同时,在能源的流程化中,视觉等技术与AI的结合也将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