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精选 为什么说建筑央企有望迎来重估?

为什么说建筑央企有望迎来重估?

时间:2023-01-17 16:04
基建投资增速更上一层楼,此外再融资放开之后,建筑央企业绩增长或进一步提速,相关企业有充分的动力推动估值回升至1倍PB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年主要经济数据在17日披露,红塔证券称有多个亮点。

首先,市场大多预测四季度GDP环比增速为负,但数据却环比持平了,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速,狭义口径下累计同比增长9.4%,以倒推数据计算当月增速甚至达到了14.3%。

红塔证券分析称,12月可能受限于疫情、工人返乡等原因施工率下降,但基建合同签署、工程安排均在持续推进,社会配套融资积极落地,从财务支出上起到支撑作用。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1.2万亿元的高增长,更多是基建大项目密集推出撬动的贷款增长。

展望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相关资金落实到项目上的速度加快,再叠加部分省份在前置发行专项债,截至1月17日,1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净融资额达到了3000多亿元,预计春节后基建投资会继续保持高增速。

事实上,除了消息催化外,多个券商分析师也指出建筑央企存在重估机会。

市值管理动力更强

去年10月,证监会提出对涉房地产业务企业的融资限制进行放松。光大证券认为,这一政策变化,将催生央企市值管理的动力。

条件上,8家建筑央企中的7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化学、中国中冶)2021年相关地产收入及利润占比均低于10%,可借助此次政策松绑获取规模可观的权益融资资金。

同时光大证券指出,建筑央企再融资除了面临地产政策约束之外,还受到PB大于1的国资委考核约束。目前多家建筑央企PB估值仅有0.5-0.8倍。其认为,再融资放开之后,建筑央企业绩增长或进一步提速,相关企业有充分的动力推动估值回升至1倍PB以上。

随着再融资的放开,光大证券表示,当前时点政策春风已至,建筑央企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重回扩张信号明确,持续看好建筑央企的估值修复与趋势反转。

国信证券也认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建筑央企的市值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从考核上还是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利益绑定,未来建筑央企的管理层会越来越多得对公司股价负责。

中国交建12月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同时拟分拆下属三家设计院重组上市。国信证券预计,其他的央企也有望跟进采取一些措施。

房地产发力,基建依然是重要抓手

申港证券表示,拉动经济增长的线索依然清晰,着力扩大内需同时稳出口,扩大内需的途径仍然是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及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其指出,从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中的增速观察,整体呈现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线索一致,投资将会是重要抓手。

国信证券认为,2023年基建投资不仅必要性仍然很强,而且2023年的政策意愿可能更强,资金或者项目等现实障碍更少。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八大央企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9.1%,明显高于建筑行业的增速6.8%,合同额口径的集中度由2021年的37.1%上升到42.5%,不到一年时间就提升了5%,建筑央企龙头集中度提升新逻辑开始显现。

此外,1月13日,央行、银保监会起草《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提出保交楼是金融部门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新增1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投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力度。

财通证券表示,近期政府明显加大对优质房企的支持力度,通过供给侧一系列工具来盘活房企资产,优化资产负债表以带动保交楼项目实质性复工。其认为,春节后地产竣工或率先回到景气区间,带动施工、装饰、检测等产业链经营重回正轨。

此外,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建筑央企本身有着极大的融资需求。

光大证券认为,2017年之后涉房企业再融资被严控,严重影响了建筑央企的成长性;建筑央企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发行永续债进行融资;很明显,近年来永续债发行明显加快,余额逐年增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