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整车、
A股方面,电机股
事实上,汽车后视镜也是汽车电子的产业链之一,在刚刚结束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上,汽车电子成为最大焦点:宝马、大众、奥迪、奔驰带来概念车,软硬件厂商与车企合作紧密。英伟达与
汽车电子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
据安信证券研报,目前我国
资料显示,汽车电子涵盖空调等在内的安全舒适系统、照明等车身电子电器、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智能座舱等内容。
而据
1、HUD抬头显示。
目前HUD市场集中度较高,过去被国际企业垄断,2021年中国W/ARHUD供应商中,日本电装市场占比近40%,
2、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持续推进,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华创证券指出,
其表示,前期由于
3、车载摄像头。
车载摄像头相较于毫米波雷达和
中航证券表示,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作为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视觉传感器,车载摄像头行业有望高速发展。据CINNOResearch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摄像头搭载量将同比增长24%至近6,600万颗,2025年则将超1亿颗,2021-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21%。
4、智能座舱。
据IHS估算,全球及中国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稳步增长,全球/中国市场分别由2019年的38%/35%发展到2021年的49%/53%,我国加速赶超全球市场渗透率。
5、线控底盘&线控制动。
安信证券指出,线控底盘是实现L3级以上高阶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其实际是对汽车底盘信号的传导机制进行线控改造,以电信号传导替代机械信号传导,从而使其更加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
其同时表示,线控制动为线控底盘最先放量的环节,据佐思数据中心,我国汽车线控制动搭载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由于线控制动可为新能源车实现能量回收、提升续航里程,因此未来有望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加速放量,预计2025年线控制动渗透率有望超过50%,市场空间超过200亿。
最后再聊一下近期热门的电子后视镜。
2022年12月29日,《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新标准发布,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可安装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与传统光学后视镜相比,电子后视镜具有明显优势:
1)更宽阔的视野。电子后视镜改变了传统光学后视镜受限于镜面曲率、形状、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视野限制,通过不同的传感器、不同角度的摄像头,驾驶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像,保证车辆行驶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安全。
2)受环境影响小。传统光学后视镜如果遇到如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驾驶员的视野通常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电子后视镜可通过硬件和软件,消除这些环境影响,保证驾驶者的视野不受干扰。
3)降低风阻和风噪。电子后视镜的外置设备仅有摄像头的传感器件,体积大小可降低到后者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
据界面新闻报道,多个汽车品牌近日官宣成为国内首批量产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
1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汽车在官微宣布,路特斯ELETRE车型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电子外后视镜的汽车。
此外,2022年底正式首发亮相的北京魔方女神版也搭载了电子外后视镜,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国内汽车公司也传出将推出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新车型。
佐思汽车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前装标准配置电子内后视镜的车型上险量为34.67万辆,同比增长73.04%;相较于2021年2032.80万的乘用车总上险量,电子内后视镜的整体装配率仅有1.71%,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成长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