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体验VIP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5.2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宁波银行规模狂奔背后:资本、流动性与内控三重承压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YD中孚财经等;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宁波银行规模狂奔背后:资本、流动性与内控三重承压

时间:2025-11-12 11:06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YD中孚财经等;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在银行业强监管常态化、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的行业背景下,城商行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实现快速成长,但高速扩张背后的风险隐患也逐渐显现。

作为城商行中的“优等生”,宁波银行(002142.SZ)近年的资产增速一路狂奔,总资产突破3.58万亿元大关。然而,与规模扩张相伴的,是资本充足率三连降、流动性覆盖率逼近监管红线、零售贷款不良高企等多重隐忧,叠加频发的违规处罚与公司治理争议,这家明星银行正站在稳健与激进的十字路口。


01

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承压


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压舱石”,但宁波银行的资本消耗速度正远超补充速度。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21%,较上年末下滑0.6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也分别回落至10.7%和14.62%。后者较2024年末15.32%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明显收紧。目前监管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要求为,包含储备资本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可以看出,宁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缓冲空间已经不多。



而资本压力的背后是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三季度末3.58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6.6%,但资本补充力度却没有呈现同样的涨幅。

更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内生增长动力的弱化。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净资产收益率(年化)降至12.32%,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而这一指标近4年来处于持续下滑状态。盈利效率的下滑直接影响资本积累能力。若未来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仅靠现有利润留存与零星外部融资,恐难匹配资产扩张对资本的刚性需求,能否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将成为关键考验。




02

流动性覆盖率下滑,零售业务收缩


除了资本压力,流动性风险的抬头成为宁波银行另一大隐患。

2025年以来,该行流动性覆盖率呈现大幅下跌,从一季度末209.72%的高位一路降至三季度末的113.92%,较2024年末大幅减少76.08个百分点,持续逼近100%的监管“红线”,流动性缓冲空间被快速侵蚀。


这一趋势与存款端的疲软形成直接呼应。尽管三季度末客户存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1.52%,但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减少,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减少286亿元,企业与个人存款同步下滑。存款占计息负债的比重降至63.1%,较年中下降3.1个百分点,核心负债稳定性持续削弱。

在存款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宁波银行不得不依赖同业融资支撑资产扩张,2025年三季度新增同业负债1412亿元,占新增负债比重高达142.4%,过度依赖市场化融资的弊端日益凸显。通常来说,同业融资受市场利率波动与融资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稳定性远低于核心存款。

此外,尽管宁波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仍维持在0.76%的低位,但资产质量的结构性风险正在凸显。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1.16亿元、12.24亿元,其中损失类贷款占比上升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向下迁徙”的压力逐步显现。

其中,零售贷款业务风险值得重视。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个人贷款余额较2024年同期减少107.85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净收缩,占比从37.4%降至31.0%。与此同时,零售贷款不良率高达1.86%,远高于对公贷款0.24%的水平,其中个体经营贷款不良率更是飙升至3.3%,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余额达63.28亿元,占整体不良贷款金额的近五成。

为覆盖潜在风险,宁波银行大幅增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2025年前三季度该项支出同比增加32.21亿元至127.94亿元,增幅达33.65%。但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连续四年下降,2022-2024年分别下降17.11个、43.86个、71.69个百分点,2025年三季度末进一步降至375.92%。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拨备覆盖率持续下滑,往往意味着抵御不良贷款反弹风险的能力也在下滑。



03


明星银行光环下的合规拷问


在一系列指标暴露的隐忧之外,频繁的监管处罚则是摆在宁波银行面前的另一大挑战。

2025年8-9月,该行湖州、舟山、衢州三家分行相继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前调查不到位、票据贴现业务真实性审查不严等问题领到罚单,合计罚款205万元,多名责任人被警告。而在此前的2024年11月,该行还因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不到位、信贷业务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被罚款120万元。短期内多家分行密集违规,引发市场对其信贷管理体系的质疑。

对于上述事件,宁波银行方面表示,对于监管机构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对宁波银行部分分行及相关责任人采取的监管措施,该行高度重视,并已针对相关问题全面开展整改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该行已优化信贷政策指引,健全异地客户识别与管理机制,推进非持牌机构整改闭环管理,并完善内部问责与合规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业务依法合规开展。在执行层面,通过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强化监督检查频率与深度、推动审计前移等举措,切实提升一线人员风险意识与执行力。

此前宁波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18洛娃科技MTN001”债券发生实质违约,有投资者担忧该行在发行人资质审核与后续督导中是否尽到勤勉尽责义务。对此宁波银行方面表示,“在债券承销业务中,主承销商需依照监管要求履行尽职调查、发行人资质审查、信息披露督导等职责。宁波银行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始终遵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相关监管机构的规定,坚持合规审慎原则,对发行人的经营状况、财务健康度及偿债能力进行专业评估,并持续督导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于已发生的违约事项,其成因往往涉及发行人自身经营恶化、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是否构成承销商责任需结合具体履职情况由司法或监管部门认定。目前尚无公开信息表明宁波银行在此单项目中存在重大过失或未尽责行为。若未来出现债权人提起诉讼等情况,法律责任的判定将严格依据事实与法律进行,不必然导致主承销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外,围绕该行高管团队也存在一些争议。董事长陆华裕出生于1964年,2024年已达常规退休年龄,其任期延长至2026年2月,任职时间超20年,存在“超期服役”问题。在2024年归母净利增速下滑、净资产收益率滑坡的情况下,其275万元薪酬未作调整,与洪立峰、罗孟波三人薪酬及持股市值合计近亿元,引发高薪与业绩增速是否匹配的争议。副行长冯培炯、副行长兼风险总监王勇杰的任职年限也均超过10年。


总体而言,从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业绩表现等各个维度来看,宁波银行仍然当得起“优等生”的称号。不过,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趋势下,宁波银行盈利增长无疑将进一步承压。而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非息收入结构,在市场波动时难免也随之大幅波动,缺乏持续性。

从行业层面来看,城商行正面临资本约束强化、利率市场化深化、风险防控趋严的三重挑战。对于宁波银行而言,如何在维持业务增长的同时筑牢资本与流动性安全防线,如何化解资产质量的结构性风险,如何完善内控体系与公司治理,均是摆在该行管理层面前的巨大挑战。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