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球锂电产业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需求共振。
2025年下半年以来,下游动力、储能等市场持续高景气,带动上游材料端订单井喷式增长。
延续今年9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多个百亿级大单的火爆态势,10月-11月,锂电上游材料供应协议密集落地,超百亿元订单集中爆发。国内企业强强联合,锁定锂电核心材料产能,海外锂电巨头亦加速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全球锂电产业链正通过大规模长单协议,构建新型竞合关系。
01
锂电上游“抢单大战”
11月6日,天赐材料连发两则公告,透露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分别与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签订保供框架协议、年度采购合同。双方约定,2026-2028年,天赐材料将向中创新航供应72.5万吨电解液产品,九江天赐则向国轩高科供应87万吨电解液产品。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11月6日国内电解液价格约2.6万元/吨,按此估算,上述两项合作总金额超400亿元。
11月5日,嘉元科技发布公告称,其与宁德时代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型电池用负极集流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开展合作,约定2026-2028年,嘉元科技将向宁德时代供应不低于62.6万吨的相关材料。
按照11月5日国内4.5μm铜箔107.5元/公斤的价格,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估算,嘉元科技相关合作金额预计超670亿元。
稍早前的10月,锂电上游大单就接连不断。
其中,格林美与厦钨新能签署先进电池原料和材料供应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2026年-2028年,格林美预计每年将向厦钨新能供应电池原料与材料产品(氯化钴、硫酸镍、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磷酸锂)15万吨,三年合计供应45万吨。
10月20日,丰元股份宣布,旗下子公司丰元锂能与武汉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孝感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称“楚能新能源”)签订了《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未来三年内,由丰元锂能向楚能新能源供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10万吨。
不仅国内企业强强合作,海外锂电巨头也与中企携手,锁定未来电池材料供给。
9月30日,华友钴业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新能源签署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双方约定,2026-2030年,衢州新能源将向后者及相关方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同时,华友钴业子公司成都巴莫及匈牙利巴莫与LG新能源波兰工厂签订三元正极材料采购合同,约定2026-2030年,前者将向LG新能源及其波兰工厂供应约8.8万吨相关产品。按当时市价估算,订单金额合计约200亿元。
02
供应链重构与竞合新局
在电池中国看来,这波锂电材料领域订单爆发的背后,是产业链从“产能扩张”,向“供应链安全”的战略升级。
国内企业通过长单协议,锁定核心材料产能,体现了上下游协同的分工与合作;海外巨头如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的跨国合作,则显示了全球化供应链的构建逻辑,即中国材料企业凭借技术、工艺等优势,正成为全球锂电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材料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也反映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动态博弈。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的分化,固态与液态体系锂电池用新型材料的崛起,预示着技术迭代将加速行业洗牌。
而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全球锂电产业链正通过大规模长单协议,构建新型竞合关系。这种“国内市场保产能,国际市场拓空间”的产业生态,或将重塑全球锂电竞争格局。未来,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1月16-17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将在上海召开,峰会以“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新时代”为主题。
会议将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多国驻华使/机构官员,国内外院士、业界专家和行业机构代表,及国内外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主要负责人,就如何构建全球电池供应链、价值链新体系,以及电池全新技术及应用进展等进行深度研讨交流,助力和推动全球电池产业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届峰会吸引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中汽新能、蜂巢能源、云山动力、珠海冠宇、比克电池等主流电池企业,以及来自电池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电解液、添加剂、集流体、隔膜等材料领域,还有锂电装备领域的数百家产业链知名企业,聚焦新型电池材料技术、工艺等,展开深度研讨,研判材料发展新路径与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精彩不容错过!


VIP复盘网